理解的“回归对应”逻辑及其课堂实现

理解的“回归对应”逻辑及其课堂实现

分类: 

  • 课程与教学
¥1.60

购买后有效期: 

5 天

摘要:作为人的自我重塑活动,理解始终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质量表征。已有研究缺乏诠释学一般理解逻辑和课堂本性的把握,难以彰显课堂理解的本质。长时段历史考察及逻辑分析表明,诠释学转向催生了理解的“回归对应”逻辑:理解即理解文本创生的世界,世界间遵循回归原理,世界内恪守对应法则。课堂中的“回归对应”,意味着人类优秀文化作品是理解的对象,教师不是理解者,而是学生理解的引导者,发展学生理解力是课堂的终极目标。“回归对应”的课堂实践,要把学生理解力的培育植于理解活动之中,提升教师引导理解的能力,注重学生理解方法的教导。
关 键 词:理解:回归对应:课堂教学:理解力:诠释学课题来源:本文系 2019 年度全国教育科学“十三五”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“新时代全科师范生教研能力培养路径研究”(项目编号:DIA190405)的研究成果之一。
作者简介:杨甲睿(1974-),男,甘肃庄浪人,黄冈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授、硕士生导师,博士,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、教师教育;郭元祥(1964-),男,湖北仙桃人,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、教师教育。

规格属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