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宿而不家”到“寄宿而家”
分类:
- 管理与评价
¥1.40
购买后有效期:
5 天
摘要:农村寄宿制学校使农村儿童的德育环境从家庭转移到学校“寄宿而家”应是其根本价值导向。通过对个案学校的田野考察发现,实践中是“宿而不家”,表现为生物需求制度化、师生关系匿名化和宿舍管理惩罚化,对农村儿童德性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。应该以“关爱”为价值导向,从制度价值、内部
管理和资源供给三个方面加以改善,实现“变校为家”育道德。关 键 词:德育评价:农村寄宿制学校;德育;关爱价值;儿童德性课题来源:本文系 2017 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“精准扶贫战略下凉山彝区乡村学校与社区协同机制研究”(项目编号:17CSHO54)的研究成果之一。
作者简介:任虹燕/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,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学德育、多元文化教育。
规格属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