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貌禀赋对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
分类:
- 决策参考
¥2.20
购买后有效期:
5 天
摘要:探究教育领域中相貌歧视的存在性及其作用机制,对保障青少年平等受教育权,加强人力资本积累,促进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。基于 2014-2015 学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发现,相貌票赋显著影响青少年非认知能力(积极情绪体验、社会性和学校适应性)发展,存在不同程度的“美貌奖励”和“丑陋惩罚”现象。异质性分析发现,学业成绩在相貌和积极情绪体验的关系中起到“马太效应”,在相貌和学校适应性的关系中起到“补偿效应”:同时,相貌禀赋影响也在男女群体间存在差异。男生相貌歧视问题不容忽视。由此,正视教育领域中隐蔽的相貌歧视问题,重视青少年非认知能力培养,引导家庭或个体树立正确的投资观,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。
关 键 词:相貌;非认知能力;教育公平;人力资本;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课题来源:太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 2021 年度重点课题“混合所有制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投入配置问题与优化策略研究”(项目编号:2021GA028)、湖北工业大学 2020 年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“县管校聘’政策评估研究”(项目编号:BSOD2020114)的研究成果之一。
作者简介:黄旭中(1992-),男,浙江温州人,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讲师,博士,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、教育经济与政策;郝以谱(1990-),男,江西九江人,武汉音乐学院教务处教师,硕士,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、教育经济与管理:谭君航(1997-),男,湖北恩施人,湖北工业大学在读硕士生,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。
规格属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