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知识崇拜到意义生成: 学生学业评价新解

从知识崇拜到意义生成: 学生学业评价新解

3

分类: 

  • 课程与教学
¥1.40

购买后有效期: 

5 天

摘要:走向“意义生成”的学生学业评价是对传统知识崇拜式学生学业评价范式的超越。评价不再是对学生学业的测量、描述和判断,而是需要走向“意义生成”,实现对儿童意义世界的构建。“意义生成”取向的学生学业评价相较于传统“知识崇拜”式的学生学业评价具有其特殊的价值指向,不仅确证了儿童的自我存在和价值,促进了知识与意义的整体统一,更是对学习本质的价值回归。学生学业评价要实现对儿童意义世界的构建,就应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,收集并记录儿童的学业证据,以自评和他评的方式促成儿童私人化意义世界的初现,并经由对话和理解,促使私人化的意义走向意义的客观化。自此,儿童的意义世界得以建构,最终采用感性化的语言描述,形成学生学业评价文本,作为儿童学习、成长和意义世界建构的新生长点。关 键 词:知识观;知识崇拜:意义生成;学生学业评价:意义世界
课题来源: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“新中国成立 70 年基础教育课程话语变迁的历史
阶段与特征研究”(项目编号:BHA190142)的研究成果之一。作者简介:朱丽桢(1994-),女,甘肃平凉人,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,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:段兆兵(1965-),男,甘肃渭源人,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博士,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、教师教育。

规格属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