县域义务教育布局优化: 空间生产理论的视角

县域义务教育布局优化: 空间生产理论的视角

3

分类: 

  • 决策参考
¥1.80

购买后有效期: 

5 天

摘要:在城乡社会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,以自然空间观为导向的义务教育资源布局在县域空间内已效率不再。空间生产理论视域下的县域义务教育布局应理解空间的社会性,实现教育资源在社会空间中的调配:应凸显空间的自生产性,实现基于教育资源的社会空间自我生产:应把握空间的差异性,实现空间内各教育要素的求同存异。而当前县域义务教育布局则面临传统空间观残基掣肘、既有布局下教育空间与社会空间分离、义务教育各要素趋向同质化等问题。未来需要通过形塑“县域教育”价值共识、完善教育资源布局规划、推动义务教育资源城乡协同供给等方式来对义务教育布局进行优化。关 键 词:县域:义务教育布局:空间生产:优化
课题来源: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“十四五”规划课题“基于学生发展的增值性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(项目编号:BFA210064)的研究成果之一。
作者简介:刘剑玲(1965-),女,江西临川人,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,博士,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:卢鉴策(1998-),男,浙江湖州人,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,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、教育基本理论

规格属性